10月21日,“2023能源绿色低碳技术创新论坛”在广州成功召开。论坛由中国能源研究会、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华南理工大学主办,西安为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协办。本次论坛以“能源技术革命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为主题,旨在深入探讨绿色低碳产业,分享先进科技和解决方案,以促进可再生能源发电、电网并网、储能技术、绿电交易和碳交易等领域的发展,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此次论坛邀请了众多领导和专家出席,包括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史玉波、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陈允鹏、国家能源局原总经济师中国能源研究会特邀副理事长郭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南方电网首席科学家、中国能源研究会绿色低碳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饶宏,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碳中和能源研究院院长赵天寿,德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天府新能源研究院院长雷宪章,清华大学教授、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夏清等。
通过本次论坛,与会专家就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分享了一系列先进技术和解决方案。这将为绿色低碳产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指导和支持,推动中国能源行业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为破解储能低利用率难题建言献策
在圆桌对话环节中,西安为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黄浪博士分享了为光能源在锂电储能价值体现方面的创新和实践,为破解储能系统利用率低的问题提供新视角、新方法。
黄浪博士指出,在锂电系统中存在着系统短板效应,即整个系统的性能是由性能最差的电芯作为使用基准,造成了系统可用电量等价值损失,传统方案未能够充分挖掘储能系统的可使用价值潜力。为解决这一问题,为光能源将传统电池包由电缆或铜排直接串并联的刚性成组方式,替代为电力电子变换器连接的柔性成组方式,这样可以实现故障模组的旁路退出,减少系统故障停运次数,提高系统可用系数。更重要的是,可以主动调节电池包或模组的SOC、温度等电热参数,管理电芯之间的差异性,提高可用电量,延缓系统衰减,从而让系统的性能接近于所有电芯的性能相加,最大化可使用价值。
除了通过电力电子深度渗透到电池侧,挖掘储能系统的可使用价值潜力,为光能源还在锂电储能的功能性能体现方面进行了实践。为光能源研制了具备一定构网能力的变流器,并采用具备直流母线恒压能力的2级架构,以确保在不同SOC状态、不同健康状态及不同在线运行模组数下都能实现精准的功率控制,保证全时间段的紧急支撑能力和精准调频能力。同时,为了进一步提升储能在电力系统中的功能性能,为光能源还构建了基于电力电子变压器接入中高压系统的功率变换设备,采用全电力电子化方案替代传统工频变压器方案。
最后,黄浪博士表示,储能的核心价值是去应对不确定性,要在不确定性中获取高价值,设备本身需要更坚强、更稳定、更安全、更智能。所以为光能源是用精准控制电能的电力电子技术同时深度渗透电池侧和电网侧,对锂电储能的系统结构进行强化,“野蛮其体魄”;并通过数字化技术和AI智能技术,对锂电储能的性能功能进行优化,“文明其精神”。为光能源将不断通过技术创新,破解利用率低、安全性差等难题,致力于提升储能产业的发展水平,为零碳生活,为世界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