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新闻中心

了解更多为光能源资讯

聚焦双碳战略 赋能电工未来 | 为光能源受邀出席第十九届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学术年会

发布时间:2024年09月21日   阅读:102

  在全球逐步迈向绿色低碳与“双碳”目标的征途上,电工行业作为能源转型的中流砥柱,正驶入发展的快车道,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科技活力与创新机遇。921-22日,题为‘提升新质生产力 创新电气新未来’的“第十九届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学术年会(ACCES 2024)”在西安隆重召开。

 

  会上,陈维江、李建刚等多位院士领衔,汇聚超2000名专家学者、行业翘楚,围绕新型电力系统与新能源、电力电子技术及电力设备等领域深入交流探讨,共谋电气工程创新发展新蓝图。为光能源作为行业新锐力量受邀出席会议,公司技术总监轩杨博士作《新型“网--充”电力电子化系统方案探索与实践》专家报告。

 

 

  电力电子变压器

  构建配网新网架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按下“加速键”,分布式可再生能源蓬勃兴起,这一进程给配电网承载能力、调度灵活性带来了挑战。结合以上背景,为提升电压频率稳定性,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纳率,为光能源提出基于电力电子变压器(PET)的柔性软开关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在配电网正常状态下,可提升电压频率稳定性,主动调节潮流,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纳率;在配电网故障状态下,可实现自动合环转供和快速故障隔离。通过以上创新技术,可降低尖峰负载率20%,可降低网损36.9%,提升配电网分布式再生能源和电动汽车充电负荷的承载能力18%以上。

 

  此外,为光能源还提出了基于PET的交直流混合微网解决方案,该方案基于PET技术构建电能路由器和电能交换机,实现信息物理融合,可集群运行,可智能调控,损耗可降低5%以上。采用电能路由器接入10kV配电网,构建第一级750V直流配电网络,再由电能交换机构建375V/48V直流配电网络,实现了“生命安全”+“能源安全”的本质安全型绿色低碳能源系统,助力打造坚强灵活配电网网架。

 

  矩阵式储能系统  

  攻克储能安全、经济难题

 

  作为第三代储能系统的引领者,为光能源始终以创新为驱动,逐步构建了电化学储能和电力电子变压器双曲线并行的发展路径,实现了多项技术的重大突破和产品创新。

 

  轩杨博士表示,为光能源矩阵式储能系统实现了电力电子深度渗透电池侧和电网侧,自研电力电子电池包和构网型变流器,做更懂电池和电网的储能系统。在电池侧,首创行业内电池模组控制器,单次循环可用电量提升7%、循环寿命延长25%;提前识别故障电芯、实现主动安全;最大支持33%的故障模组在线主动切除、系统持续运行不停机。在电网侧,为光能源的构网型PCS具备100%不平衡带载和离网带载功能,最大效率可达99.06%,支持30ms内快速充放电切换和1.2倍长时过载,支持全电压范围、全电芯工况1.3pu高电压穿越。

 

       PET直挂超充矩阵E4Matrix-SC

      解锁‘四极’充电新体验

  专为电动汽车超充应用场景打造的PET直挂超充矩阵E4Matrix-SC,采用电力电子变压器替代工频变压器和变流器,实现了全链条电力电子化,为用户带来了“四极”充电体验:极全——采用变储充一体式、机电分体式设计,支持120kW-750kW不同充电功率,适用于超充站、公共充电站、光储充等场景,适配多种车型;极简——入网链、充电链、储能链模块化设计,灵活扩容,节省15%的土地面积占用,减少20%的市电容量占用,降低38%的变压与变换设备容量;极速——支持750kW极速充电,真正实现1分钟续航100公里,具备宽电压范围运行能力,适配增量超充车型、电动重卡超充等;极效——以硅代铜,无空载损耗,系统最高效率可到97.5%,相比传统交流方案提升5%以上。

  未来,为光能源将继续坚守创新引领变革的初心,深耕细作于每一寸技术沃土,不懈追求产品的极致与完善,持续推动技术革新的浪潮,加速“网--充”领域的电力电子化变革,进一步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为光智慧与力量。